發表文章

【UA健行】136梯:原始路線與實力檢驗|多重視角分享

圖片
1. ▍原始路徑與自然挑戰 ​ 本次【UA健行】在北部山區進行, 白天氣溫29℃,天氣晴朗無雲,陽光充足且強烈。 ​ 全程無任何官方路標或指示牌,屬於原始路線。 沿途需「大刀開路」才能繼續前進。 部分路段仍可辨識出早期先民開闢的石階遺跡, 目前已大部分已回歸自然,覆蓋各種植被。 ​ 由於保有較高的原始風貌, 使得該區域螞蝗/水蛭數量相當多且隱蔽性高, 即使有經驗者也可能被偷襲而不自知。 一名全副武裝的成員在活動結束後, 才發現腿部有一塊血漬, 且帶有明顯的螞蝗口器痕跡。 ​ 本次活動難度評定為2顆星。 - 2. ▍【UA健行】戶外能力分級系統 V18.5 ​ 我們從2015年舉辦戶外活動至今, 根據十年實地經驗,針對台灣特殊地形建立科學化分級標準: ​ ★ 0星 大眾路線:完善路標系統|人工鋪設步道/階梯/石板路 ★ 1星 入門探勘:已知明確路線|原始小徑|陡峭路段有輔助繩索/鐵鍊 ★ 2星 定向越野:無明顯路徑|沿途大刀開路|互助翻越障礙 ★ 3星 技術攀爬:具裸露感地形|艱困路線攀爬 ★ 4星 複合挑戰:複合式地形(混合岩壁/溪谷/密林)|多種技術交替運用 ★ 5星 極限探險:專業器材垂降|具墜落風險地形 ⚠ 環境加權:高海拔(3000m+)、極端溫差(<10°C或>34°C)、濕滑地形、生物/蟲蛭風險,可加0.5★ ​ 【分級必要性】 當「觀光散步」被包裝成過人成就。 當「步道打卡」被吹噓成精英資歷。 當「野餐烤肉」被誤認為生存訓練。 甚至出現「吉普車碾壓林道,揚言越野探險卻未離車百步」的亂象。 ​ 缺乏明確標準,將導致: ❌ 資歷灌水現象嚴重。 ❌ 專業技能遭到貶值。 ❌ 新手誤判自身能力。 ​ 【UA分級制度】讓「真正實力」具象化: 許多人引以為傲的「征服巔峰」,其實並未達到2星基礎門檻。 從0星大眾路線到5星極限探險,評估路線難度與風險, 避免誇大經驗、誤判能力,提升戶外活動安全性。 - 3. ▍活動&主辦人介紹:從腦外科醫師到跨界知識整合者 ​ 🎓我是仁心,腦外科醫師,同時是知識型戰術應變團隊【V.M.C.】創辦人。 •本人曾服役於野戰部隊,學過八極拳、擒拿術。 •退伍後持續參與「手/步槍戰術射擊、高風險突入、低光度射擊、MRDS、戰術無人機、山地行軍、戰術野營」等訓練。 •同時涉及民防領域,具「內政部 防災士」資格&相關證照。 ​ 🎯跨界整合: ...

別再被假安全感騙了!《個人急救包》野外旅遊×緊急應變|關鍵決策力

圖片
1. ▍有急救包就安全了? 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:錯誤的準備,跟沒準備一樣危險。 你的急救包可能只是一個昂貴的安慰劑。 很多人以為急救包的重點是「帶什麼」, 但真正的關鍵在於「你怎麼用」。 這就像企業經營的安全邊際一樣, 不是你手上有多豐富的資源, 而是關鍵時刻能不能派上用場。 - 2. ▍真正的急救能力,不只是知識,而是關鍵決策力 急救包課程,不該只是「列出內容清單」、教學員死記一堆急救物品種類。 我們的課程目標:是讓你知道「該如何做出正確選擇」。 這門課,讓你不只是「學會」,而是能承擔「風險決策」。 這不僅適合戶外探險愛好者、旅遊從業者、醫療專業人士, 更適合所有想要提升應變能力的人。 【立即報名,開啟您的跨界學習之旅】 📌2025.03.20 第38期-線上座談會:《個人急救包》野外旅遊 × 緊急應變 📌報名連結: https://reurl.cc/AMqn7Y 👇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見解或想法👊 .

《急救包》認知戰役:從零打造你的野外生存保險,掌握關鍵時刻的應變力

圖片
1. ▍急救包認知戰役——野外急救失敗源自系統性誤判 假設以下場景: 你正在山區健行,突然間,同伴突然摔傷且血流不止。 你急忙打開急救包,卻發現只有OK繃和優碘... 這一刻,你才意識到:你的急救包,根本救不了命!!! 在野外,急救不是選擇,而是生存必需。 但你真的準備好了嗎? 令人震驚的是:超過80%的戶外愛好者認為自己準備充分, 但真正發生意外時,僅有不到12%能有效應對。 當你問身邊的人:「你有帶急救包嗎?」 大部分人會輕鬆回答:「有啊!我帶了OK繃、優碘、綠油精、暈車藥…」 但殘酷的事實是:這些物品在真正的緊急情況下, 往往只是「心理安慰劑」,而非「生命保障」。 ⚠最危險的不是缺乏物資,而是錯誤的觀念。 一個錯誤的止血方式,可能比失血本身更致命。 當你的急救包躺在背包底層時, 別人的生存裝備已經完成了戰術升級。 - 2. ▍為什麼這堂課值得你投入? 假設:你在野外遇到意外,打開急救包, 卻發現面對眼前的傷勢,你完全不知該如何處理。 這不只是因為你缺乏物資,而是缺乏系統性的應對方法。 我們的課程不同於市面上的「急救知識碎片」or「只給急救用品清單」, 而是從「野外醫學&旅遊醫學」的專業角度出發, 系統性地重塑真正有用的醫學價值觀。 這堂課將帶你: ✅ 從專業視角,理解真正的緊急醫療需求。 ✅ 依據科學證據,設計真正有效的個人急救包。 ✅ 掌握關鍵技巧,在生死關頭做出正確判斷。 ✅ 建立系統性思維,面對各種突發情境。 學會打造專屬急救包,掌握關鍵技巧,確保安全無虞! 讓你在遇到突發狀況時,不是慌張求助,而是有條不紊地應對。 令人驚訝的是:真正專業的急救包, 80%重量是「無形的知識資產」! 因為「裝備跟物品只是工具,腦袋裡的知識才是救命關鍵」。 - 3. ▍與其他課程比較的最大差異 市面上充斥著「包裝大師」—— 你可能見過這樣的場景: 「大師」在台上滔滔不絕地炫耀自己「學經歷多豐富、人脈資源多廣...」, 但課程內容卻是「萬年不變的老教材,甚至充滿缺乏實證的偏方」。 用「大師光環」打造個人品牌,跟上課教學有什麼關聯? 就算台上老師再厲害,東西也不會忽然變成我的。 大家作為「學員」更想知道的是: 「這堂課能帶給自己什麼好處?」 「講師花多少心思在備課?講師本身有沒有實踐他自己說的內容?」 「手上的資料如何整理&輸出,而不是學點皮毛」。 我們與其他課程的關鍵差異在於...

【UA健行】戶外能力分級系統:從0星到5星,你真的懂野外探險嗎?

圖片
我們從2015年舉辦野外活動至今, 根據十年實地經驗,針對台灣特殊地形建立科學化分級標準: ★ 0星 大眾路線:完善指標系統|人工鋪設步道/階梯/石板路 ★ 1星 入門野徑:原始泥土小徑|單人通行寬度|陡峭路段有輔助繩索/鐵鍊 ★ 2星 原始探勘:無明顯路徑|需工具開路|有基礎定向越野能力 ★ 3星 技術攀爬:具裸露感地形|多人互助協作攀爬 ★ 4星 複合挑戰:複合式地形(混合岩壁/溪谷/密林)|多種技術交替運用 ★ 5星 極限探險:專業器材垂降|具墜落風險地形 ⚠️ 環境加權:高海拔(3000m+)、極端溫差(<10°C或>34°C)、濕滑地形、遇危險生物,可加0.5★ 【分級必要性】 當「觀光散步」被包裝成過人成就。 當「步道打卡」被吹噓成精英資歷。 當「野餐烤肉」被誤認為生存訓練。 甚至出現「吉普車碾壓林道,揚言越野探險卻未離車百步」的亂象。 缺乏明確標準,將導致: ❌ 資歷灌水現象嚴重。 ❌ 專業技能遭到貶值。 ❌ 新手誤判自身能力。 【UA分級制度】讓「真正實力」具象化: 許多人引以為傲的「征服巔峰」,其實並未達到2星基礎門檻。 從0星大眾路線到5星極限探險,評估路線難度與風險, 避免誇大經驗、誤判能力,提升戶外活動安全性。 「跨界整合,持續累積」 「多點知識,少點危機」 👇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見解或想法👊 .

很多人上過急救課程,也準備了急救包,但是......

圖片
俄烏戰爭發生至今3年了, 當初心血來潮準備的急救包, 還有在定期檢查、維護更新嗎? 【立即報名,開啟您的跨界學習之旅】 📌2025.03.20 第38期-線上座談會:《個人急救包》野外旅遊 × 緊急應變 📌報名連結: https://reurl.cc/ZZplYA .

【座談會】個人急救包:野外旅遊 × 緊急應變

圖片
1. ▍課程核心:專業醫學知識的跨界整合 ​ 2025.03.20 第38期-線上座談會:《個人急救包》野外旅遊 × 緊急應變 ​ 在野外探險中,掌握正確的急救知識是生命安全的關鍵保障! 本座談會從「野外醫學&旅遊醫學」專業角度出發, 帶你根據個人需求打造專屬急救包,掌握關鍵應變技巧, 💪確保每次冒險活動都能在安全前提下充分享受探索體驗! - 2. ▍專業備課,堅持高標準 ​ 每期75分鐘座談會,採用「國際醫學會議」等級的專業標準。 ✅ 精選20~30篇來自付費醫學資料庫的研究論文&專業文獻。 ✅ 將「專業醫學知識&學術用語」轉化為「通俗易懂的實用內容」。 ✅ 整合最新國際醫療指南與臨床實戰經驗。 ✅ 從130+張專業簡報,精煉為60+張核心知識點。 使「平行式整合、跨領域遷移」成為每位學員的現實。 ​ 歡迎有志於此的教學者能以此為「基準線」投入課程行列, 以同樣「品質/規格」投入,生產更優質的知識內容。 - 3. ▍系列學程:分類與定位 ​ •座談會:平行式整合、跨領域遷移,解決觀念上的先備知識。 •主題講座:量能整合、自我管理,解決執行上的技術問題。 •VPRG擬戰兵推:戰術學程的沉浸式試煉,醫學數據拆解健康弱點,用兵推決策驗證知識。 ​ 「理論知識掃盲➜ VPRG擬戰兵推預演➜野外實作體驗」 - 4. ▍講者介紹:從腦外科醫師到跨界知識整合者 ​ 🎓我是仁心,腦外科醫師,同時是知識型戰術應變團隊【V.M.C.】創辦人。 •本人曾服役於野戰部隊,學過八極拳、擒拿術。 •退伍後持續參與「手/步槍戰術射擊、高風險突入、低光度射擊、MRDS、戰術無人機、山地行軍、戰術野營」等訓練。 •同時涉及民防領域,具「內政部 防災士」資格&相關證照。 ​ 🎯跨界整合: •自2015年起致力於「醫學」與「軍事、民防、災難危機應變、野外求生」等領域的跨界整合。 •全台唯一在「戰術/民防/災難應變/野外醫學/旅遊醫學」採用「直播互動式」的帶狀課程。 •累計舉辦400+場活動,持續更新的知識體系,告別「萬年講義」,確保內容時效性。 ​ 💡團隊成果與特色: •跨領域知識整合,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。 •參與學員突破2000+人次,開團率高達98.05%。 •多次受邀為公部門進行內訓演講及專業培訓。 ​ 📍團隊活動類型: •UA健行&動態健評(135梯) •參訪考察(69梯) •擬真戰...

VRPG擬戰兵推:現實數據撕開想像濾鏡,醫療級健康快篩與團隊訓練的革命性方法

圖片
1. ▍VRPG(Virtual Reality Physical Game)擬戰兵推:醫療級跨界健康快篩 「有種是像在玩『獵人:貪婪之島』的遊戲一樣」——玩家真實心聲。 這是一場昂貴的醫療級「跨界健康快篩」,卻用遊戲價格提供軍規級戰略回報。 - 2. ▍「震撼」背後的真相:30+體測數據不會說謊 「儀器顯示我『四肢肌肉量不足!』我知道自己弱,但沒想到這麼弱。」 「看著超標的紅字,原來我的健康自評全是錯覺?比被Boss秒殺還震撼。」 ——首度參與VRPG的玩家,用「衝擊」與「好硬」形容這場冒險。 這不是「普通桌遊或跑團」,而是一場「現實照妖鏡」: ✅ 自認健康的瘦子,被30+項檢測數據打臉。 ✅ 基礎體測揭穿「伏地挺身/仰臥起坐 姿勢錯誤」的多年盲點。 ✅ 儀器檢測「四肢力量值」,竟暴露平時訓練的失衡。 🎮VRPG如同「魂系遊戲」的殘酷設計:現場用儀器檢測、粉碎僥倖心理。 「當你的『血量』取決於真實健康情況, 『閃避速度』取決於心肺功能&腿力, 連破關都需運用專業知識。」 ——這才叫「用肉身下注的擬戰兵推」。 - 3. ▍沉浸式危機預演:當「選擇什麼也不做」也變成一種選擇 「時間壓力下,我才發現自己從未真正理解『排隊的經濟學』。」 「選擇插隊或等待排隊,每個動作都觸發蝴蝶效應」。 ——玩家在遊戲中面臨經典抉擇。 🎯擬戰兵推的軍規級難度: ⚠ 知識即戰力:突發事件直接拷貝現實課程。(答錯醫學題=虛擬傷患死亡) ⚠ 突發事件如同真實災難:沒有「NPC或小天使」會給你攻略提示。 ⚠ 消極懲戒機制:你的「不選擇」=「消極決策」,導致劇情走向惡化。 「就像《獵人:貪婪之島》真人版, 以為在玩遊戲,其實是在預習人生危機處理。」 - 4. ▍從「遊戲腦」到「擬真覺察」的殘酷進化 多數人卡關的關鍵:慣性遊戲思維,切換失敗。 🔸 試圖「刷怪練等、反覆死亡/讀取」➜觸發系統「認知赤字懲罰」。 🔸 妄想「扮演超能角色、滿足英雄願望」➜體能檢測結果無法達標。 💡VRPG最精妙的設計: 親身體驗:「書到用時方恨少,事非經過不知難」不是比喻,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卡關。 需用「生活經驗判斷情勢,醫學知識診斷傷患,戰術思維分配資源」。 甚至因「肌肉量不足」導致逃生失敗。 - 5. ▍玩家覺醒清單:當遊戲成為健康管理KPI 💪通關失敗者的逆襲計畫: 肌肉線條≠功能性力量:從「追求好看」調整為...

【座談會】個人急救包:野外旅遊 × 緊急應變

圖片
《個人急救包:野外旅遊 × 緊急應變》線上座談會 3月20日(四)晚上21:25-22:40 一場關乎你野外安全的秘密將被解鎖! 未知的冒險中,緊急情況如何應對? ​ 學會打造專屬急救包,掌握關鍵技巧,確保安全無虞! 讓每一次冒險都充滿信心! 準備好迎接這場緊張刺激的知識探索了嗎? 更多詳情,敬請期待…✨ .

第八屆春酒沙龍暨VRPG擬戰兵推:結合現實與虛擬的全新冒險,從概念到實戰的進化之旅

圖片
1. ▍不一樣的春酒體驗:從吃喝寒暄,到戰略規劃 ❗春酒可以不只是吃喝與寒暄。 本會的春酒有別於一般外界的「餐桌應酬」, 我們不是吃完飯就去續攤:唱歌跳舞、喝酒泡茶, 而是強調「策略思考」,融入許多「戰略規劃、戰術推演」的內容。 這不只是一次娛樂活動, 而是關於策略、行動與思維鍛鍊的全新挑戰。 🎮作為一個資深遊戲玩家, 我參與過無數類型的遊戲, 從象棋的策略思考、即時戰略的快速反應, 到密室逃脫的團隊合作、TRPG的角色扮演…等。 這些遊戲雖然各有特色,但我一直在思考: 💡「為什麼遊戲中的成長,不能轉化為現實的進步?」 正是因為深刻體會到許多遊戲的局限性, 於是 VRPG(Virtual Reality Physical Game) 應運而生。 - 2. ▍VRPG的誕生:遊戲與現實的斷層,從玩家到創造者的轉變 在體驗過眾多遊戲後,我發現了一個共同的問題: 它們與現實生活是脫節的。 在遊戲世界裡,我們習慣了打怪、升級、刷裝備, 但不管你把遊戲角色練到多強、等級拼到多高, 這些能力與資源都難以在現實中發揮作用。 你在遊戲中獲得的勝利和成長, 往往只留下一時的感動或體驗, 無法有效累積,更談不上改變現實。 這種現實與虛擬的鴻溝,讓我開始思考: ⚠為什麼遊戲不能與現實世界接軌? ⚠為什麼不能把真實世界的知識與能力帶到遊戲裡? ⚠為什麼遊戲中的成長不能帶回現實世界? - 3. ▍VRPG:打破虛實界限的新嘗試,一場自我挑戰與成長的冒險 🔔VRPG是一種全新的類型, 這不只是一款遊戲, 更是一次「快速體檢、健康快篩」的創新嘗試。 運用專業醫療規格的檢測方法, 我們能精確量化玩家的身體數據, 將現實狀態轉換為遊戲參數值: ✅生理指標:使用儀器檢測30多項指標,將健康情況轉換為遊戲中的血量。 ✅體能評估:進行基礎體能測試各項肌耐力、靈活性…等,直接影響遊戲中的行動與挑戰。 ✅知識轉換:你的專業知識、經驗積累,將成為遊戲中推進劇情的關鍵。 在VRPG中,每個挑戰都建立在真實數據的基礎上。 - 4. ▍VRPG的突破:現實與虛擬的無縫接軌,以數據驅動的遊戲體驗 這樣的設計理念, 正是為了解決傳統遊戲的局限性。 你不再需要盲目擲骰來決定角色的命運, 而是用真實的數據來挑戰遊戲中的各種關卡。 在VRPG中,你不必扮演虛擬角色被故事劇情推著走。 人物就是你自己! 每個決策都建立在真實...

俄烏戰局深度分析:戰術推演×戰略復盤|課程回顧|學員反饋

圖片
1. ▍學員反饋 「恍然大悟!」──學員心得摘錄。 本次課程,學員們不僅獲得了對戰局的深入理解, 更學會了如何運用系統化整理方法, 在專業領域與日常決策中發揮更大價值。 - 2. ▍課程設計:從數千日的追蹤,到百頁精煉講義 你還記得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時,當下的你在做什麼嗎? 我們從三年前便開始追蹤戰局變化, 累積了「2,468個檔案、125個資料夾」, 將這些龐雜資訊統整為「100張精華投影片」, 覆蓋以下核心領域: ✅ 醫學|戰場心理與生理影響 ✅ 歷史|戰爭發展的脈絡與模式 ✅ 民防|如何應對突發戰局 ✅ 認知作戰|信息戰與輿論操控 ✅ 軍事|戰術地圖與戰略剖析 ✅ 地緣政治|國際局勢與權力博弈 這是一場全網少數仍持續追蹤戰局並完整分析的深度課程, 讓學員能夠站在長期資訊累積的基礎上, 獲得最具價值的見解。 🎬 「導演剪輯版」已正式上架! 這部影片不同於一般課程回放,進行了專業級剪輯處理: ✔ 全程音量標準化,避免忽大忽小。 ✔ 刪除多餘語氣詞&空白時間,觀看節奏更流暢。 ✔ 清晰直白的表達,確保每個觀點都能快速吸收 這不只是知識的傳遞,更是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, 來一次深刻的思考訓練: 💡 我們如何解讀戰局變化的信號? 💡 臺海局勢是否還有更多可能性? - 3. ▍衝擊與啟發:知識×思維的強大效應 學員們在課後,紛紛分享自己的震撼與啟發: 🕐 第一小時:「相見恨晚!以前怎麼沒學過這些方法?」 🕑 第二小時:「這些思維我可以怎麼運用在自己的領域?」 📅 隔天:已經有學員在「日常行動&思考決策上」做出改變! 這不僅是一場資訊吸收的過程, 而是一場「知識 × 思維」的進化。 從「艱澀的學術知識」轉換為「實用可執行的策略」, 進一步拓展思考深度與視野, 使「平行式整合、跨領域遷移」成為每位學員的現實。 🛠 課程規格嚴謹,內容經過高標準打磨。 我們的課程參照「國際醫學會議標準」, 從付費資料庫查詢 20-30 篇論文&醫學文獻, 並將專業術語轉化為「大白話」, 確保每個觀點都有科學依據。 🔥 平均準備 110-130 張簡報, 最終精煉為 57-66 張投影片, 淬鍊出【75分鐘】精華內容。 每次開課前仍持續修改/迭代升級/優化精進, 確保內容保持高品質、精準傳遞核心價值。 感謝支持的會員朋友&學員們, 能讓這樣的品質可以「持續穩定交付」。 ...

錫蘭揭露邪教洗腦!未提及的關鍵重點:為什麼人們會加入邪教?|百萬網紅影片解析

圖片
百萬網紅-錫蘭 拍了一部兩個多小時的影片, 討論前陣子邪教洗腦的話題。 但卻沒有提到一個「關鍵重點」... 先前我和朋友討論到這個話題, 發現很多人對邪教的認知其實很片面。 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有些人會加入邪教? 邪教真的只是壞人用來騙錢的工具嗎? 📌 邪教裡的人真的都是壞人嗎? 📌 他們是如何被洗腦的? 📌 我們該如何幫助身邊的人避免陷入邪教的陷阱? 請見 本次影片 《心理篇》網紅被邪教洗腦!邪教都是壞人騙你加入?|邪教流言追追追 https://youtu.be/RsAgOtW3AZ4 「跨界整合,持續累積」 「多點知識,少點危機」 👇歡迎留言+分享,讓我知道你的感想👊 .

登山迷路別亂走!下切溪谷求救是自尋死路?|Youtube影片

圖片
📌登山迷路時該怎麼辦? 📌下切溪谷求救是自尋死路? 《野外醫學》登山迷路別亂走!下切溪谷求救是自尋死路?|登山流言追追追 https://youtu.be/yv3dTBGdcJ0 「跨界整合,持續累積」 「多點知識,少點危機」 👇歡迎留言+分享,讓我知道你的感想👊 .

【經驗分享】FB動態回顧:從線上課程的興衰,看團隊經營的本質

圖片
1. ▍疫情衝擊:從實體到線上,市場的爆發與錯覺 ​ 前陣子,FB的動態牆跳出四年多前的動態回顧。 還記得四年多前,Covid19疫情來襲, 讓世界的實體活動按下暫停鍵。 許多公司行號/店家商鋪紛紛倒閉, 甚至某些以「末日求生」為號召的團隊/單位/組織, 活動與課程紛紛流標, 漸漸在疫情衝擊下瓦解。 ​ 若想將實體課程搬上網路, 並非簡單地照本宣科, 更需要考慮線上互動、學習節奏等諸多因素。 ​ 當時在持續累積足夠素材儲備量後, 仰賴眾多會員朋友的幫助與支持, 讓我們順利從實體轉型到線上, 並跨界經營「自媒體平台」與YouTube頻道。 ​ 回首那段「從實體轉型成線上」的日子, 其中的「艱辛與挑戰」依舊徘徊在夢裡, 昨日風雨的呼嘯聲依舊清晰。 - 2. ▍線上課程的內捲時代:穩定比規模更重要 ​ 從四年多前的實體為王, 到如今四年過去, 線上課程早已進入競爭激烈的「大內捲」時代。 你有沒有發現: 競爭越來越激烈,但成功者卻越來越少? ​ 我始終相信:一個團隊能否維持長久經營, 關鍵在於「穩定」,而非人數多寡。 許多網路社團成員:動輒成百上千,甚至數萬人, 看似聲勢浩大,但其實人員來來去去像流水, 缺乏核心骨幹與團隊向心力, 只能不斷重複「發現火」、「發明輪子」的過程, 難以累積實務經驗與文明成果。 - 3. ▍給家人講課:最困難的事,也是最深刻的成長 ​ 四年多前, 我做了一件最困難的事:講『災難緊急應變課』給家人聽。 (只要是有實務經驗的人,應該都能明白其中的難處 XD) ​ 給家人講課,看著在座的「長輩/平輩/晚輩」, 這不僅是知識的分享,更是一次自我挑戰與突破。 對我來說,這正是團隊經營的真諦: 「在穩定中尋求突破,在挑戰中不斷成長」。 ​ 疫情改變了世界,也改變了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方式。 線上課程的興起,只是這場變革中的一個縮影。 在未來,我們將面臨更多未知與挑戰。 唯有保持穩定、不斷學習、勇於突破, 才能在「千年不遇的變局」中,立於不敗之地。 - 4. ▍關於我:從腦外科醫師到跨界知識整合者 ​ 我是仁心,是名腦外科醫師。 本人從2015年創辦:知識型戰術應變團隊【V.M.C.】。 每月穩定開班/開課/開團/辦活動, 持續將「醫學」與「軍事、民防、災難危機應變、野外」等領域, 進行「平行式整合、跨領域遷移」。 是目前「全台唯一」在戰術/民防/災難應變/野外醫...

藝人大S逝世引關注!流感疫情升溫,防疫知識不可少|Youtube影片

圖片
藝人大S(徐熙媛)在農曆春節期間赴日本旅遊, 因流感併發肺炎,享年48歲。 近期流感爆發! 在此分享先前座談會《疫情篇》的防疫知識與資源分享 《疫情篇》急診爆滿!流感病毒入侵,免疫負債開始還債?|傳染病流言追追追 https://youtu.be/h19PMvxfqFA 《疫情篇》什麼是流感?流感=比較流行的感冒?|流感迷思|感冒流言追追追 https://youtu.be/ATuqUFnTYaM 「跨界整合,持續累積」 「多點知識,少點危機」 👇歡迎留言+分享,讓我知道你的感想👊 .

【金句梗圖】管理員搞政治文字獄

圖片
管理員搞政治文字獄

【經驗分享】政治正確與意識型態狂熱化:從客觀理性到互相攻擊對立的觀察與反思

圖片
1. ▍政治正確&意識型態 近期,由於社會上某些風波, 一些社團管理員不但沒站出來維持客觀、理性、中立。 反而帶頭站在「政治正確」的至高點上, 利用「管理權之便」挑起意識型態的口號。 導致社團原本就意見不同的人群, 彼此互相有言語上的衝突與紛爭。 整個社團的風氣已不再適合實事求是, 而是各種「先喊先贏、同溫層取暖」的口號。 有人看不慣什麼事情都扯政治, 結果就被打成黑五類。 還遭到管理員特地「發公告」來公審社團成員。 在特定風向的帶動下, 許多網路蝗蟲就跟著敲邊鼓。 - 2. ▍從客觀正向到政治狂熱 在此分享一個剛發生的親身案例: 我從建立FB帳號以來, 幾乎所有貼文都是公開分享「以醫學為出發點的跨領域知識」。 也歡迎任何人轉載,未曾有過特殊要求與限制。 某社團管理員曾積極分享本人的文章, 後來在對方的盛情邀約下,我參加了該FB社團。 本人在加入該社團期間, 皆積極分享自身所學/所知/所見。 即便我們已經有自己的Blog、粉專、社團、YT頻道、群組、社群等平台, 但所有知識型貼文&影片,都會特地轉發一份至該社團分享。 平心而論,該社團在早期確實是積極/正向/開放。 但近年來,開始有人什麼事情都往政治上扯, 有人則是看不慣這種「什麼事情都扯政治」的作為。 起初還有些人會講一些中肯的想法&見解。 但每次總有偶爾冒出水面的白目刷存在感, 在嗆人之前,也沒先點對方頭像、確認身分&來歷。 動不動就吐槽兩句、嗆對方有什麼資格…等。 使原本好好的討論串, 最後變成爭論誰有資格/誰沒資格+互相扣帽子。 沒頭沒尾被嗆久了, 導致很多早期的大佬漸漸都不再分享高見,甚至有些已淡出社團。 過往有很多優秀的人員,在成立相關組織/社團/法人後,也默默被排擠出去。 實在是令人感到很可惜。 - 3. ▍敵我識別 很多人的「識別敵我」方法, 其實就是:拍我馬屁的就是自己人。 反之:給建議就是批評,批評就是不滿,不滿就是敵人。 「反對主席就是反對黨,這種人就是反動走資派」。 除此之外,根本沒有識別能力, 所以出了事情只會怪別人! 在管理員發了一篇「公審文」後, 許多從來沒看過的網路蝗蟲, 紛紛冒出來起鬨、跟著一起獵巫喊打。 我點進去這些人的頭像,發現明明加入時間很長, 但平時還真沒看過有哪幾人曾發表「重大知識&心得分享」。 唯一的貢獻就是:按讚+留言拍馬屁(讓管理員飄飄然)。 在我「逆風」留言一篇呼籲...

【UA健行】135梯:原始路線挑戰|心得分享

圖片
1. ▍環境/地形/地貌 本次【第135梯 UA健行】, 氣溫18℃,天氣晴朗。 全程皆原始路徑, 人跡罕至、無路標路牌, 其中路段需使用工具「開路前進」。 地形起伏大, 陡峭路段無繩索/鐵鍊可扶。 本次活動難度:2顆星 - 2. ▍UA健行分級標準 若沒有分級標準, 單純秀嘴上資歷/細數當年勇, 難以衡量彼此程度。 有些「鍵盤俠」只去森林公園散步,就覺得自己是戶外高手。 有些「散步仔」炫耀爬過多少座百岳,其實只走低難度的觀光路線+拍照打卡。 所謂「野外求生」就是帶著食材+鍋碗瓢盆去戶外烤肉,早上再來杯咖啡。 甚至開著改裝吉普車,沿途破壞地形植被/污染水源,結果根本沒下車走幾步。 在此公布:本會從2015年舉辦戶外活動至今, 依「台灣環境/地形/地貌」所衡量評定的難度分級。 以免有人聽到「健行」就嗤之以鼻。 殊不知「你自豪的征服巔峰≠我們的UA健行」, 甚至你可能連「2顆星」的邊都沾不上。 【UA健行】分級16.0版: 0星:明確的路標路牌+人為安排的路面/步道/階梯 1星:無明顯路標路牌+單人通行的原始小徑+陡峭路段有繩索/鐵鍊可扶 2星:原始環境+無明顯路徑+自行開路前進 3星:原始環境+無明顯路徑+自行開路前進+互助攀爬 4星:原始環境+無明顯路徑+自行開路前進+互助攀爬+複合式地形 5星:原始環境+無明顯路徑+自行開路前進+互助攀爬+複合式地形+工具垂降 ※遇以下情事,可增加0.5顆星: 氣溫10°C以下/34°C以上、大雨泥濘/雪地濕滑、海拔3000米以上、破碎/陡峭地形、遭遇水蛭/動物擋路...等 - 3. ▍活動&主辦人介紹 我是仁心,是名腦外科醫師。 本人從2015年創辦:知識型戰術應變團隊【V.M.C.】。 每月穩定開班/開課/開團/辦活動, 持續將「醫學」與「軍事、民防、災難危機應變、野外」等領域, 進行「平行式整合、跨領域遷移」。 是目前「全台唯一」在戰術/民防/災難應變/野外醫學/旅遊醫學圈中, 跳脫「萬年講義」,採「直播互動式」帶狀課。 根據時事:更新主題、回顧重點。 經過長期深耕努力,受到公部門肯定, 數次邀請進行內訓演講+實作訓練。 共舉辦【135梯:UA健行&動態健評】、【68梯:擬真戰術競技】、【62梯:參訪考察】、【54期:實體討論會】、【37期:直播座談會】、【17期:主題講座&實習操作】、【7屆:春酒餐會】、【6屆: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