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驗分享】政治正確與意識型態狂熱化:從客觀理性到互相攻擊對立的觀察與反思

1.

▍政治正確&意識型態


近期,由於社會上某些風波,

一些社團管理員不但沒站出來維持客觀、理性、中立。

反而帶頭站在「政治正確」的至高點上,

利用「管理權之便」挑起意識型態的口號。

導致社團原本就意見不同的人群,

彼此互相有言語上的衝突與紛爭。

整個社團的風氣已不再適合實事求是,

而是各種「先喊先贏、同溫層取暖」的口號。


有人看不慣什麼事情都扯政治,

結果就被打成黑五類。

還遭到管理員特地「發公告」來公審社團成員。

在特定風向的帶動下,

許多網路蝗蟲就跟著敲邊鼓。

-

2.

▍從客觀正向到政治狂熱


在此分享一個剛發生的親身案例:

我從建立FB帳號以來,

幾乎所有貼文都是公開分享「以醫學為出發點的跨領域知識」。

也歡迎任何人轉載,未曾有過特殊要求與限制。


某社團管理員曾積極分享本人的文章,

後來在對方的盛情邀約下,我參加了該FB社團。

本人在加入該社團期間,

皆積極分享自身所學/所知/所見。

即便我們已經有自己的Blog、粉專、社團、YT頻道、群組、社群等平台,

但所有知識型貼文&影片,都會特地轉發一份至該社團分享。


平心而論,該社團在早期確實是積極/正向/開放。

但近年來,開始有人什麼事情都往政治上扯,

有人則是看不慣這種「什麼事情都扯政治」的作為。


起初還有些人會講一些中肯的想法&見解。

但每次總有偶爾冒出水面的白目刷存在感,

在嗆人之前,也沒先點對方頭像、確認身分&來歷。

動不動就吐槽兩句、嗆對方有什麼資格…等。

使原本好好的討論串,

最後變成爭論誰有資格/誰沒資格+互相扣帽子。


沒頭沒尾被嗆久了,

導致很多早期的大佬漸漸都不再分享高見,甚至有些已淡出社團。

過往有很多優秀的人員,在成立相關組織/社團/法人後,也默默被排擠出去。

實在是令人感到很可惜。

-

3.

▍敵我識別


很多人的「識別敵我」方法,

其實就是:拍我馬屁的就是自己人。

反之:給建議就是批評,批評就是不滿,不滿就是敵人。

「反對主席就是反對黨,這種人就是反動走資派」。

除此之外,根本沒有識別能力,

所以出了事情只會怪別人!


在管理員發了一篇「公審文」後,

許多從來沒看過的網路蝗蟲,

紛紛冒出來起鬨、跟著一起獵巫喊打。

我點進去這些人的頭像,發現明明加入時間很長,

但平時還真沒看過有哪幾人曾發表「重大知識&心得分享」。

唯一的貢獻就是:按讚+留言拍馬屁(讓管理員飄飄然)。


在我「逆風」留言一篇呼籲文後,

隨即收到管理員留言通知。

當我正準備回覆並進行勸諫時,

就被踢出社團+黑名單封鎖。


在各媒體平台上,

除了「口出惡言、造謠抹黑」之外,我從未隨意封鎖他人。

而有些人,則是手握一丁點權力就胡揮亂砍。

這種治理方式,只會讓「親者痛,仇者快」,更無法讓整體環境成長。

對比當年的「盛情邀約」,只能說令人感慨。


反觀:本會創立十年至今,從未使用文字獄對待會員。

我雖然不見得同意你的看法,但我尊重你「好好表達意見」的權利。

只要講話有理有據,並對團隊組織有正向幫助,

從來不必擔心意見不同而被踢。

-

4.

▍跟風/起鬨/獵巫


跟著風向起鬨很嗨、獵巫很容易,

而捲起袖子「實踐自己的理想目標&付諸具體行動」卻很困難。

尤其是網路上「吵吵鬧鬧、各說各話」在同溫層取暖。

趁「上班空檔摸魚/下班前夕/吃完飯後/上床睡覺前」...等零碎時間,

在網路上留言互嗆、發洩在工作時吞下的怨氣。

一旦放假,就是睡到爽或出去玩。

除此之外,在行動上沒有任何改變。

因為只停留在抱怨層級很簡單。


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感到不滿,

就想透過「逃避或幻想」來處理眼前的困境。

即便下定決心,一旦要實際投入行動會很累,最後想想還是算了。

最近天氣冷,躲被窩的機率比較高。

即使真的踏上征途,忙個半年一年左右就開始找理由想神隱。

(在內心不斷告訴自己:那美好的一仗我已經打過了)

答應好的事情,也會臨時取消、放鳥、消失。

所以最常見的情況:就是「一群氣味相投的人,聚在一起吸成人奶嘴」。


多年過去,有不少人堅持、也有不少人半途而廢了。

人生中,又有多少人願意堅持目標、不斷實踐呢?

期待偶爾冒出水面留言的人,

能堅持實際行動三年以上不鬆懈,

再來跟大家報告成果&分享經驗。


拿出具體行動,而不是流於耍嘴皮子。

這樣才有實際幫助。

-

5.

▍筆者介紹


我是仁心,是名腦外科醫師。

本人從2015年創辦:知識型戰術應變團隊【V.M.C.】。

每月穩定開班/開課/開團/辦活動,

持續將「醫學」與「軍事、民防、災難危機應變、野外」等領域,

進行「平行式整合、跨領域遷移」。

是目前「全台唯一」在戰術/民防/災難應變/野外醫學/旅遊醫學圈中,

跳脫「萬年講義」,採「直播互動式」帶狀課。

根據時事:更新主題、回顧重點。

經過長期深耕努力,受到公部門肯定,

數次邀請進行內訓演講+實作訓練。


共舉辦【135梯:UA健行&動態健評】、【69梯:參訪考察】、【68梯:擬真戰術競技】、【54期:實體討論會】、【37期:直播座談會】、【17期:主題講座&實習操作】、【7屆:春酒餐會】、【6屆:紀念大會】、【6屆:跨年沙龍】。

多年來穩定交付:累計參與【共2000+人次】。

開團率達98.05%,並持續開辦中。


📍在儲備足夠素材量後,自2021年起,從實體活動跨足經營YouTube頻道。

📍除台灣外,觀眾橫跨「日本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愛爾蘭、瑞士、瑞典」等,並且持續增加中。

📍線上課程:不分地域都可參加!歡迎不同地區的朋友共襄盛舉!


🎯獨家「知識衛星圖」深化學習設計。

🎯特別表單設計:「課前提問、課後反饋」,進一步增強學習成效。

🎯課程三大核心寶物:「看穿危機的水晶球🔮、抵抗危險的盾牌🛡、災後恢復的魔法杖🌟」。


「穩定交付」是建立一切信任的背景,

「建立信任」是未來成功合作的基石,

以上兩點,正是我們堅持往前推進的關鍵。


有教育才能有成長,有成長才能有凝聚。

任何希望自己「體能與健康」可以領先一步的決策者,

任何希望自己「見識與格局」可以領先一步的決策者,

必能深刻理解「知識與勇氣」來自於積累。


「跨界整合,持續累積」

「多點知識,少點危機」

👇歡迎留言+分享,讓我知道你的感想👊

.

留言

熱門文章

#精選:相信我,你不會真的想要民防訓練與組建戰術團隊

《野外醫學》戶外新手必看!登山推薦穿雨鞋嗎?膝蓋痛打PRP嗎?戶外流言追追追|Youtube影片

#精選:認證流程-私訊Q&A

《野外醫學》天氣涼了就沒登革熱嗎?蚊子/病媒蚊流言追追追|戶外教育|Youtube影片

《野外醫學》高山症吃威而鋼就沒事了?登山流言追追追|戶外教育|Youtube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