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航太展觀後感:芙莉蓮的時代落差
上週與團隊成員實地參訪「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會」。
目前展覽結束數日,熱潮已逐漸消退,大眾的注意力轉向其他熱門事件,
作為長期關注「戰術、軍工、民防」等產業發展的跨界知識整合者,
現在正是與各位會員/粉絲進行回顧檢討與理性分析的時機。
現場部分展位人潮踴躍,
尤其是想「近距離接觸真槍」的排隊人龍綿延數個彎道。
體驗「玩具槍打靶」的年輕族群,各個兩眼發光、充滿期待。
但我並沒有上前湊熱鬧排隊,而是穿越人潮。
走過這些熟悉的展位時,內心湧現的卻是一種強烈的既視感,
就像芙莉蓮回到某個熟悉的村莊,發現這裡的時間彷彿停滯了。
---
🚀 科技趨勢前沿的缺席
當國外同類展覽已經在展示智慧型電戰系統、無人機群協同作戰,
結合AI、機器人技術的無人載具,次世代「多域一體化」的戰場應用時,
我在現場沿途尋覓,
期待能看到讓人驚呼「這就是未來作戰概念!」的技術突破。
然而,我最終看到的,更多是停滯不前的重複展示,
像是歲月靜好,重複熟悉的劇本,
讓我深刻體會到什麼叫「時代的落差」。
例如:「AI在戰術無人機的深度應用、地面機器狗等關鍵技術」幾乎缺席。
---
💭 結構性問題的觀察
今年最深的感觸:是從「產業交流平台」轉向「官方成果展示」。
過往的民間創新交流、航太與軍工推廣,
轉向了由國防部主導的公關教育,
整體氛圍更像是軍事採購的成果展示。
動線規劃的混亂程度令人印象深刻,
以國際同級展覽的標準來看,這種參觀體驗是不及格的。
更重要的是,當本土廠商缺乏與國際先進技術同台競技的舞台時,
將難以吸引人才投入、獲取投資機會。
從長遠角度來看,將對台灣的國防自主能力產生負面影響。
---
🎯 建設性的期待
這次參觀彷彿「越過山丘再回首」,產生一種時空錯置的微妙感受,
這趟旅程,像是一場溫暖的同學會。老朋友們都在,
但我們期待的,不該是溫馨的懷舊,
而是對現狀的清醒認知與未來的再次相遇。
真正的國防實力是來自產業的創新活力,而非僅是採購清單的華麗展示。
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民間創新能量的釋放,更多前瞻性技術的深度討論。
而非僅僅是現役或已知的硬體裝備陳列。
當見識過更廣闊的技術前沿,自然會對進步速度產生期待。
台灣的軍工產業需要的是突破,不是原地踏步的舒適圈。
「跨界整合,持續累積」
「多點知識,少點危機」
💬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👇
.
留言
張貼留言
垃圾訊息將會被阻擋